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lol正规的竞猜 > 新闻动态 >
回顾:马歇尔计划对早期欧洲经济一体化有什么影响?
发布日期:2025-02-05 02:42    点击次数:125

1945年9月2日,给全球人类带去深重苦难的二战正式结束,而作为主战场之一的欧洲,此时早已是满目疮痍、民生凋敝。

二战结束不到两年,美国便启动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展开大规模且强有力的经济、技术扶持。这一计划显然有些不符合美国立场,计划实行之初更遭到美国内部相当程度的反对。

原因无他,美国作为少数战火未烧到本土的战胜国,不仅大发了战争财,在战争中的损耗也远低于西欧诸国。这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衰落,正给了美国争霸的机会,而美国对西欧诸国大加援助,似乎并不利于他的争霸。

但显然,如今“马歇尔计划”的成功,甚至远超美国人的预期,美国也借此得以“拿捏”欧洲诸国。但除了加强欧洲诸国对美国的依赖外,“马歇尔计划”其实也促成了欧洲经济、政治的一体化。

那么,美国是如何执行“马歇尔计划”这一奇招的,“马歇尔计划”又对早期欧洲的经济一体化有何影响?

马歇尔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与执行

马歇尔计划几乎是公益性质的,绝大多数的经济援助都是美国义务提供的,并且马歇尔计划更使得几个欧洲老牌强国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如果单看表面,该计划对于美国似乎没多大好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二战结束后,西欧诸国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战争消耗、军事贷款、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受损,致使相当欧洲国家经济停摆,一度低于战前水平。

对于美国来说,欧洲经济的低迷并不是无关痛痒的问题,更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利好。

首先,当时的欧洲经济的长期低迷,也造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寒冬、消费降级,这对于靠资本发家且对欧洲经济有严重依赖的美国来说,算不上什么好事;

再者,美国与西欧多国都存在债务关系,而这些国家的经济低迷并不利于债务的偿还。

美国经济援助

像德国这样的战败国要承担战争赔款,而像英国这样的战胜国,则在战争期间接受了美国提供的大量贷款和租借而来的军工产品,比如美国曾签署的《租借法案》,向苏联和英国提供了大量援助;

最后,美国为了阻止苏联经济模式在西欧的推广,也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在西欧兴起,也必须要用另外一种形式的经济援助,来打破西欧国家可能存在的倒戈。

如此一来,马歇尔计划这样的经济援助看似美国在给欧洲“做嫁衣”,但美国的获利却是巨大的,既获得了战时还款,又打压了苏联的扩张,更加深了对西欧诸国的掌控。

这时两极格局虽未形成,但美国对不同体制的苏联早就已经有了防范之心。

马歇尔

马歇尔计划的执行者之一的乔治·凯南就对苏联尤为重视,他认为对于缺衣少粮的西欧诸国来说,此时很可能被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所“利用”,继而投入社会主义的怀抱。

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当时不少西欧国家都开始“赤色化”,包括法国、德国等,当时的法国国内已经爆发了一轮又一轮的工人运动,社会主义正在兴起,这对备战冷战的美国来说是相当不利的。

当然即便不考虑对苏联扩张的遏制,恢复西欧的经济对美国国内商品的倾销与扭转贸易逆差也有十足好处。

美国虽未受到过于严重的战争损害,但也因本国内高速增长的生产力导致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外汇储备过剩,而没有经济实力的欧洲市场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乔治·凯南

即便抛去拉拢盟友和缓解国内的产能过剩,马歇尔计划对提高美国自己的国际地位依旧很有用处。

1947年6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他指出美国将带领欧洲走向复兴,马歇尔计划的命名正来源于他。

1947年7月,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计划共持续了4个财政年,期间美国共向西欧诸国提供了131亿美元的经济援助以及技术支持,绝大多数为义务赠予。

马歇尔计划的实行无疑是相当成功的,待援助计划进行到尾声时,西欧大部分国家的经济水平都已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

不过,马歇尔计划对欧洲格局的影响并不单单是恢复其经济水平那么简单。马歇尔计划有时也被认为是欧洲一体化的开端,尤其是欧洲经济上的一体化。

马歇尔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端

20世纪50年代,经济规模已恢复至战前水平的西欧诸国,借助马歇尔计划的东风,本国经济开始迎来飞速增长。

欧洲经济整体的飞速增长,之所以说是“借助马歇尔计划的东风”,是因为该计划间接促成了欧洲的经济一体化。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之初,就曾强调过欧洲需作为一个整体来接受援助。

当时的美国认为,想要复兴西欧的经济,单独援建一个又一个零散、破碎的欧洲国家是无法达成目的的,欧洲必须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这样的经济援助才会是高效的,德国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德国

德国问题在当时一直悬而未决,早在一战结束后,欧美国家就曾有彻底分割、肢解德国的打算,尤其是法国对此最为执着。

但由于德国的经济、工业一直是欧洲的支柱,加之德国的势微又势必导致法国的做大,德国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马歇尔计划则为了解决德国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将欧洲诸国连同德国捆绑在一起,在德国接受经济援助的同时,又能充分利用德国本身的经济优势,更为高效的对德国的经济进行调配。

而欧洲国家想要作为一个整体,尤其是经济上的整体,并不是简单的“力往一处使”就够了,还需要出台一些实际的东西。

德国

先前的西欧诸国间,长期存在着各类关税与贸易壁垒,这些障碍的存在不仅仅会影响到日后欧共体与欧盟的建立,对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也存在阻力,毕竟欧洲整体的经济复苏,也必须得建立在欧洲内部经济的流通上。

所以,在马歇尔计划实施的4个财政年里,欧洲内部存在的进口关税限制、出口贸易限制都被欧洲诸国有意识地弱化或干脆取消掉了。

如此一来,欧洲诸国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统一市场,这固然更利于美国商品的倾销,但同样也利于欧洲经济的一体化。

而当时美国提供的大笔的援助金,西欧诸国也根据美国的要求为此在1948年建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统一分配美国的援助款,这是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又一影响。

马歇尔

对舒曼计划的催生

1950年5月,法国外交部长舒曼针对欧洲国家的煤钢资源,提出“可将西欧诸国,尤其是法、德的煤钢进行统一处理,这些资源的流通也应不受关税影响”,这便是后世闻名的“舒曼计划”。

舒曼计划常被视为欧洲一体化的开端,因为在这之后,法、德两个世仇也逐渐打破了隔阂,其他西欧国家更团结到了一起。

1951年4月,舒曼计划提出的第二年,法、德、意、荷、比、卢6国在巴黎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之后西欧诸国又陆续签署了多个领域的“共同体条约”,这6个国家也是日后欧盟的创始国。

欧盟

舒曼计划虽是欧洲经济一体化从理论到现实的一大突破,但该计划本身的提出和出台,其实也深受美国和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包括在马歇尔计划执行期间,英国都对欧洲经济一体化持消极态度,不想破坏英联邦的独特性,但这也美国的愿景相悖。之后,美国认为英国并不足以承担起欧洲经济一体化带头的重担,便转而寻上了法国。

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与舒曼在进行商谈后,认为欧洲的经济一体化需要先打破内部的隔阂,而法国和德国的隔阂,最好用煤炭与钢铁来打破。

受此启发,舒曼在回到法国后提出了舒曼计划,可以说马歇尔计划某种程度上催生出了舒曼计划,将其视为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端并不为过。

舒曼

对于舒曼计划,美国方面是全盘支持的,因为这与其愿景相吻合。

在马歇尔计划执行时,处在特殊地位的不仅有英国,还有苏联。当时两极格局尚未形成,但美国已对苏联心生芥蒂,并不打算对苏联提供援助。

可当时苏联仍算作美国的盟友,且美国早先也对苏联进行过经济援助,就连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也都对美国的经济援助持积极态度。

之后,美国为了从计划中剔除苏联,提出了附加要求,要求苏联必须改变其政治制度,才能获得经济援助,苏联自然不肯,便也理所应当地错过了援助。

斯大林

点评

马歇尔计划结束后,彻底遏制了苏联经济模式在西欧诸国的扩张,不仅让美国多了几个强大的盟友,更让美国的内部经济矛盾得以缓和。

最后,马歇尔计划作为特殊的经济援助,对欧洲经济一体化更有着长足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贞. 欧洲一体化启动阶段的美国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2.



Powered by lol正规的竞猜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